跨領域結盟,是目前企業尋求成長所採取的主要策略,也被台南青農採納應用。這些青農們利用時下最夯的食農教育,結合鄰近夥伴不同的農作特色,組合成食材探險一日遊的三項活動,一方面帶領民眾認識從產地到餐桌的農業生產鏈,另方面則是行銷自家當令好食材、打出品牌知名度,增加直客接觸點,希望開闢終端市場的穩定客源,全年供應各式各樣的農產品,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。
食安問題一再震驚社會,民眾開始重視食的安全,願意主動了解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來源流程,樂意採購當地、當季的農產品,讓自己吃得安心又健康。社會興起重視食安的意識,也讓選擇從事安全農業的青年農民有了推廣食農教育、行銷自己優質農產品的新機會。 中華民國農會為了增進青年農民結盟合作,嘗試用不同的農業經營方式,接觸社會大眾,累積農業創新經營、與消費者溝通的經驗,於今年年中推出「青農食材探險趣」提案競賽,號召全台各縣市的青農聯誼會組隊參加,提出好點子,測試消費市場的水溫。
青農蘇程隆、張育銘、許玉玲三人結盟的「台南EM無毒與自然農作團」,提出「無毒與自然農作的認識之自由『花啡』」活動企劃案,將三人各自經營的農場與耕作特色,規劃成為一日遊的套裝活動,邀請民眾前往蘇程隆、張育銘自家經營的農場,參觀農業生態環境、製作咖啡糕與豆腐花生、享用割稻飯、DIY養護土地的EM菌堆肥、體驗拔花生等。 這三位青農對於「青農食材探險趣」,都提出活動達成的目的與理想。學習EM菌微生物自然農法的蘇程隆,希望民眾認識減少使用化肥與農藥的好處,既可促使作物耕作成本相對降低,又也能恢復生態、環境的自然生機。
歸鄉協助父親種植、推廣平地咖啡與台灣原生種白蓮霧的張育銘, 擁有操作農場體驗活動、經營直客的豐富經驗。他期待參加活動的民眾,在與農民互動的過程,品嘗農民栽培、加工製作的農產品,認同自然農法、地產地消在地農產、在地消費的好食材,然後直接向農民購買健康、安全的農產品。
自學生時代起即協助父母栽培木瓜的許玉玲,從農資歷比蘇程隆、張育銘來得久,但缺乏面對終端消費者、經營小農品牌的經驗,因此她藉由這次「青農食材探險趣」競賽,抱持學習心態與蘇程隆與張育銘組隊,從做中學,取經兩位夥伴推動小農品牌、導覽農場、設計DIY體驗的經驗。
隨後登場的「台南古都.藕遇桂緣」的青農團隊,年紀輕、創意多,他們整合各自的龍眼、蓮藕、果醬事業,規劃「來去東山當龍夫」及「白河蓮村藕遇幸福」活動,帶領參加民眾體驗樹上採收龍眼、體驗烘培龍眼乾、比賽撥龍眼乾、製作龍眼果醬,以及認識蓮花栽培、體驗挖蓮藕、洗藕粉、刮藕粉、品嘗蓮藕特色餐、製作藕粉涼糕等,讓民眾從中玩出趣味,也深刻體認好食材來之不易的珍貴性。
「台南學甲青農團」的青農夥伴本著「環境友善耕作」及「永續經營」的理念,從自己在當地鹽分地帶栽培的蒜頭、番茄兩大作物,搭配地方有名的碗粿、虱目魚丸、慈濟宮交趾陶與剪黏藝術建築、搭乘古早載貨三輪車,企劃出好玩、好吃、好遊的「『蒜』香學甲『丸』『番』樂」活動,邀請民眾體驗採番茄、醃番茄、DIY魚丸與魚鬆、植蒜頭、製作碗粿等,引領親子家庭關心土地、認識小農生產環境、瞭解新一代農業永續經營理念。
從專注農耕技術的創新、分享永續農業的理念到推廣食農教育的熱情、帶領民眾親近農村,台南青農正使出渾身解數,滾動台灣農業。
「善化土地貴,農地一直減少,還好有『小地主大佃農』計畫,以及陸續增加的青農人口,幫助農地活化,現在整個善化的休耕地僅剩下十分之一而已,算是很不簡單。」台南市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洪錦秀指出。
近年來,台南市出現不少年輕人歸鄉從農,這些青農們學歷高,接受農業新知識、新觀念的能力極強,而且不藏私,樂於交流從農的學習心得,互相精進栽培、行銷等技術,為農業帶來積極上進的新氣象。
洪錦秀看到這些年輕農民用心傳承農業,讓她深感欽佩。因此當年輕農民組成台南青農聯誼會後,善化區農會也站在輔導協助的立場,邀請青農參加農會舉辦的產銷活動,幫助青農在消費市場擴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。
台灣精緻農業技術精良,從過去至今已在全球取得美好盛名,洪錦秀期待這一代青農們能夠團結起來,在農業領域闖出一片天,將台灣精緻農業帶往全新的發展方向。
來源:天下雜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食品安全風波不斷,食安議題一直被提出,大家也開始重視食安問題了,而社會開始重視食安問題,也讓這些青年農民有推廣農業、行銷優質產品的機會!
許多地方也開始舉辦活動,讓大家更加認識農業,透過許多在外學習了各種知識的青年們返鄉,利用所學結合傳統農業,讓「農」這項傳統產業有了全新的活力。
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面,務農的人總是全身髒兮兮的,又賺不到什麼錢,因此很多青年都不願意返鄉務農,選擇坐在辦公室的工作,領著穩定的薪水,不用看天吃飯。
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,許多方式可以改變農業的情況,因此越來越多青年願意返鄉,接下這項能夠讓大家滿足生存需求的工作!
這些返鄉的青農們,透過創意整合各項農作物,規劃許多活動,透過這些活動讓大家來了解農業的現況,也能夠了解新一代的農業永續經營理念,使出渾身解數滾動台灣的農業。
在台灣農業人口減少,農民年齡老化的現在,有許多田是無人耕種的,因此農委會透過「小地主大佃農」的計畫,陸續增加青農人口,而這些青農們學歷高,利用農業新知識、新觀念來互相交流心得、技術等,讓台灣的農業有了積極上進的新氣象!
透過這些青農們,台灣的農業發展得越來越好,對於產業的經濟也更加發展,非常期待這些人帶領台灣的農業邁向新的高峰!
食安問題一再震驚社會,民眾開始重視食的安全,願意主動了解食材從產地到餐桌的來源流程,樂意採購當地、當季的農產品,讓自己吃得安心又健康。社會興起重視食安的意識,也讓選擇從事安全農業的青年農民有了推廣食農教育、行銷自己優質農產品的新機會。 中華民國農會為了增進青年農民結盟合作,嘗試用不同的農業經營方式,接觸社會大眾,累積農業創新經營、與消費者溝通的經驗,於今年年中推出「青農食材探險趣」提案競賽,號召全台各縣市的青農聯誼會組隊參加,提出好點子,測試消費市場的水溫。
邀民眾下田 認識地產地消
台南市農會輔導的台南青農聯誼會成員們依據夥伴們位處山、海、平原三處地域的不同群聚位置,就近展開結盟合作,組成三隊參加提案競賽,並皆獲複審入圍。青農蘇程隆、張育銘、許玉玲三人結盟的「台南EM無毒與自然農作團」,提出「無毒與自然農作的認識之自由『花啡』」活動企劃案,將三人各自經營的農場與耕作特色,規劃成為一日遊的套裝活動,邀請民眾前往蘇程隆、張育銘自家經營的農場,參觀農業生態環境、製作咖啡糕與豆腐花生、享用割稻飯、DIY養護土地的EM菌堆肥、體驗拔花生等。 這三位青農對於「青農食材探險趣」,都提出活動達成的目的與理想。學習EM菌微生物自然農法的蘇程隆,希望民眾認識減少使用化肥與農藥的好處,既可促使作物耕作成本相對降低,又也能恢復生態、環境的自然生機。
歸鄉協助父親種植、推廣平地咖啡與台灣原生種白蓮霧的張育銘, 擁有操作農場體驗活動、經營直客的豐富經驗。他期待參加活動的民眾,在與農民互動的過程,品嘗農民栽培、加工製作的農產品,認同自然農法、地產地消在地農產、在地消費的好食材,然後直接向農民購買健康、安全的農產品。
自學生時代起即協助父母栽培木瓜的許玉玲,從農資歷比蘇程隆、張育銘來得久,但缺乏面對終端消費者、經營小農品牌的經驗,因此她藉由這次「青農食材探險趣」競賽,抱持學習心態與蘇程隆與張育銘組隊,從做中學,取經兩位夥伴推動小農品牌、導覽農場、設計DIY體驗的經驗。
與民眾互動 傳達農業永續理念
「台南EM無毒與自然農作團」的食材探險活動於十一月上旬先登場,由於台南仍有登革熱疫情,可能減低民眾參加活動的意願,三位青農對此早已有心理準備,「我們會把舉辦活動的真實情況與瓶頸,寫在成果報告內,這樣才能讓下一回舉辦活動的夥伴借鏡參考,幫助他們做好更多的準備與因應方案。」蘇程隆強調。隨後登場的「台南古都.藕遇桂緣」的青農團隊,年紀輕、創意多,他們整合各自的龍眼、蓮藕、果醬事業,規劃「來去東山當龍夫」及「白河蓮村藕遇幸福」活動,帶領參加民眾體驗樹上採收龍眼、體驗烘培龍眼乾、比賽撥龍眼乾、製作龍眼果醬,以及認識蓮花栽培、體驗挖蓮藕、洗藕粉、刮藕粉、品嘗蓮藕特色餐、製作藕粉涼糕等,讓民眾從中玩出趣味,也深刻體認好食材來之不易的珍貴性。
「台南學甲青農團」的青農夥伴本著「環境友善耕作」及「永續經營」的理念,從自己在當地鹽分地帶栽培的蒜頭、番茄兩大作物,搭配地方有名的碗粿、虱目魚丸、慈濟宮交趾陶與剪黏藝術建築、搭乘古早載貨三輪車,企劃出好玩、好吃、好遊的「『蒜』香學甲『丸』『番』樂」活動,邀請民眾體驗採番茄、醃番茄、DIY魚丸與魚鬆、植蒜頭、製作碗粿等,引領親子家庭關心土地、認識小農生產環境、瞭解新一代農業永續經營理念。
從專注農耕技術的創新、分享永續農業的理念到推廣食農教育的熱情、帶領民眾親近農村,台南青農正使出渾身解數,滾動台灣農業。
由左至右:劉育承、謝汶樺、楊家銘、林韡勳、許玉玲、蘇程隆、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洪錦秀、善化區農會推廣主任王淑貞、張育銘、陳昀鎂、臺南市農會推廣督導陳依青、吳明哲、郭孟和 |
青農團結打拚 闖出農業一片天
台灣從農人口減少、農民年齡老化,造成有田卻無人可耕種的情況。以台南市善化區為例,因地處南部科學園區,受到南科工作族群居住需求的帶動下,致使農地價格高漲,一些對耕作力有未殆的老農,在後代無人傳承耕作技術的情況下,乾脆售出農地。「善化土地貴,農地一直減少,還好有『小地主大佃農』計畫,以及陸續增加的青農人口,幫助農地活化,現在整個善化的休耕地僅剩下十分之一而已,算是很不簡單。」台南市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洪錦秀指出。
近年來,台南市出現不少年輕人歸鄉從農,這些青農們學歷高,接受農業新知識、新觀念的能力極強,而且不藏私,樂於交流從農的學習心得,互相精進栽培、行銷等技術,為農業帶來積極上進的新氣象。
洪錦秀看到這些年輕農民用心傳承農業,讓她深感欽佩。因此當年輕農民組成台南青農聯誼會後,善化區農會也站在輔導協助的立場,邀請青農參加農會舉辦的產銷活動,幫助青農在消費市場擴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。
台灣精緻農業技術精良,從過去至今已在全球取得美好盛名,洪錦秀期待這一代青農們能夠團結起來,在農業領域闖出一片天,將台灣精緻農業帶往全新的發展方向。
來源:天下雜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近食品安全風波不斷,食安議題一直被提出,大家也開始重視食安問題了,而社會開始重視食安問題,也讓這些青年農民有推廣農業、行銷優質產品的機會!
許多地方也開始舉辦活動,讓大家更加認識農業,透過許多在外學習了各種知識的青年們返鄉,利用所學結合傳統農業,讓「農」這項傳統產業有了全新的活力。
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面,務農的人總是全身髒兮兮的,又賺不到什麼錢,因此很多青年都不願意返鄉務農,選擇坐在辦公室的工作,領著穩定的薪水,不用看天吃飯。
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,許多方式可以改變農業的情況,因此越來越多青年願意返鄉,接下這項能夠讓大家滿足生存需求的工作!
這些返鄉的青農們,透過創意整合各項農作物,規劃許多活動,透過這些活動讓大家來了解農業的現況,也能夠了解新一代的農業永續經營理念,使出渾身解數滾動台灣的農業。
在台灣農業人口減少,農民年齡老化的現在,有許多田是無人耕種的,因此農委會透過「小地主大佃農」的計畫,陸續增加青農人口,而這些青農們學歷高,利用農業新知識、新觀念來互相交流心得、技術等,讓台灣的農業有了積極上進的新氣象!
透過這些青農們,台灣的農業發展得越來越好,對於產業的經濟也更加發展,非常期待這些人帶領台灣的農業邁向新的高峰!
留言
張貼留言